《禹迹图》确载保康荆州荆门的荆山根本不是大禹治汉水的荆山 图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 于 2024-7-19 15:58 编辑《禹迹图》确载保康荆州荆门的荆山根本不是大禹治汉水的荆山 图卧马先生(李敦彦)
雕刻于宋代的《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根据《禹贡》关于大禹治水记载刻绘的《禹迹图》,长宽各一米多,图中采用计里画方的绘制方法,每方折地百里,横方七十一,竖方七十三,总共五千一百一十方。其中水系、海岸尤接近现今地图的形状。所绘内容十分丰富,行政区名有三百八十个,标注名称的河流近八十条,标名的山脉有七十多座,标名的湖泊有五个。因为采取了科学的绘制方法,《禹迹图》所标记的郡治地名、山川河流的精准度堪比现代化的北斗卫星、GPS地图。
2024年 6月24日发表“中国楚文化考古研究史上最新重大研究发现 大禹治水《禹迹图》上发现荆山在襄阳老河口铁证”时,着重审查考虑《禹迹图》上准确标明的“荆山”在武当山之东、大薤山之东(薤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于谷城县西南46公里处,它面朝襄阳古城,西临道教圣地武当山。为武当山余脉)、在均襄之间、老河口光化县旁的荆山研究,未认真核查远离汉水两百里的保康至荆州市当阳的三百里有没有标注“荆山”问题?近日再次放大《禹迹图》拓片,严格对照北实测始于房县青峰镇大断层、保康县、南漳县、远安县至荆门市当阳的300里大荆山的北斗卫星地图,发现《禹迹图》上的房县至荆门的地名标注、与北斗卫星图上的房县到荆门的方位线高度重合一致,最让我意外的是《禹迹图》上房县保康县至荆州市荆门当阳的荆山,空空如也,偏西北东南走向的房县-荆门的三个方格对角线之间并没有标注应该标注的“荆山”字样?
参看《禹迹图》上房县保康县至荆州市荆门当阳的荆山局部截图
北斗卫星地图房县青峰镇大断层、保康县、南漳县、远安县至荆门市当阳300里大荆山实测图
《禹迹图》上房县至荆门之间没有标注“荆山”,是确凿无疑谁也改变不了的历史文物证据。疑惑《禹迹图》上为何不在赫赫有名的300里大荆山的房县至荆门之间名正言顺的标上“荆山”?不解原因何在?详查荆州市、荆门市的历史沿革,与楚关系,才终于找到答案。
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市,始称津、津乡或江津,历为江陵县重要商埠和码头。
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皆属南郡。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定治南郡。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开皇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
荆门市:夏商时期,天下分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西周时期,荆门地域分属权国、鄀国。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势力渐大,楚人南移,约楚熊鄂至若敖时期,灭冉阝;楚武王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即“那”)处;楚文王时期,定都郢(今江陵纪南城),现荆门成为郢都近郊,钟祥为郊郢,为楚国陪都。秦昭王时,秦将白起拔郢(前278年),于楚郢都设南郡,领县十八,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属南郡。西汉初期,在荆门北设编县。后元年间,在今荆门城区南郊置当阳县,仍属南郡。 新朝,升编县为南顺郡。东汉初年,复西汉旧制,县址仍在原处。
原来,荆州、荆门、属荆州之域。其实天下九州的荆州很大,原则上,荆山衡阳之间都是荆州之域,都是荆州之地。从楚熊鄂至若敖时期,灭冉阝;楚武王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即“那”)处;楚文王时期,定都郢(今江陵纪南城)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
从荆州和荆门的历史演变可见,《禹迹图》上未在300里大荆山的房县至荆门之间标注“荆山”,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远离汉江汉水,被武当山、薤山阻挡的房县至荆门的300里大荆山,虽然后来叫荆山,但根本就不是大禹治水的荆山,《禹迹图》就是铁证。荆门、荆州、保康、南漳人,随楚国灭权统治荆州,郡在权国、当阳、江陵的荆州人误把亦叫“关山”的“景山”叫“荆山”了?以致荆州人至今不知道大禹治汉水的“荆山”在哪儿?
参看:《禹迹图》、北斗卫星地图的荆山对比图
页:
[1]